“牢记任务、感恩奋进、唱响彝家” 彝族火把节

发布时间:2019/07/31 来源:本站发布 点击量:

  7月30日,大山乡野场村盛大举行“牢记任务、感恩奋进、唱响彝家”彝族火把节活动。来自云南、广西、贵州及州县内的彝族同胞齐聚野场彝族村,手舞足蹈,一派狂欢火把节盛景。
  下午三点整,八方游客在露天广场观看了彝族同胞精心准备的文艺节目。《欢乐的火把节》表达了彝族同胞的热情好客,《神鹰舞》展示了彝族英雄的威武形象,《彝族情歌》《彝族小调、唢呐扮演》把大家带入历史长久、荡气回肠的彝族历史文化长河,舞蹈《阿妹戚托》让观众大饱眼福,独唱《相约兴仁醉一场》《敬留客酒》……一个个精彩节目让游客恋恋不舍。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彝族有这样一个传说,天上有一个很凶的神仙,一日奉命来到人世征收粮食和钱财,趁机敲诈讹诈,激起了彝族人民的激烈对抗,所以大家推选了一位民族的英雄来对立凶神,结果大战了九天九夜。凶神被杀了,但是天王得知此事后十分震怒,便往民间派了很多天虫来吃庄稼。天虫吃了三天三夜,眼看庄稼就要被毁坏殆尽了,大家想了一个方法,点燃很多火把,烧死天虫,维护了庄稼。从此火把节就作为彝族的传统节日,这天彝族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隆、五谷丰收,表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妙愿望。
  据悉,野场彝族村是贵州省较大的彝族聚居自然村寨,位于大山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人口4130余人,其中彝族人口占79%,属北盘江沿岸少数民族寓居地,是历史上周边彝族同胞集聚活动的中心。1992年野场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彝族吉巴达艺术之乡”;2012年,野场村被黔西南州委宣传部评为“最具魅力民族村寨”;2012年“姑娘婚嫁舞”荣获“多彩贵州”舞蹈大赛原生态组铜鼓奖;同年10月,被省彝学会命名为“贵州彝族文化之乡”,11月,野场村《阿妹戚托》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中国民族民间歌舞乐盛典?盛世大联欢》的演出,鼎力推进了彝族文化的传播。
  晚上,寨子中燃起熊熊的篝火,将火把节活动推向高潮,村民有的打着火把,有的手拉手和观众盘绕熊熊篝火手舞足蹈,一片欢跃,篝火晚会让游客享用了狂欢消夏之夜。
相关文章推荐

我要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