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短视频’了吗?”顺手刷一刷手机,看一看更新的短视频,已成为当代青少年的一种日子方式。对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这些“原住民”来说,短视频这一碎片化信息的新载体,现已深深浸润到他们的日常日子中。“垂头族”越来越多,且逐步低龄化。
第43次《我国互联网络开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现,到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划达6.48亿。而《2019我国网络视听开展研究报告》显现,在短视频忠实用户中,30岁以下集体占比挨近七成,在校学生集体占将近四成。
一方面,短视频内容五光十色,却符合注意力法则,短短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运用户获取新信息,满意了青少年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青少年不仅是观众,还是短视频内容的生产者,其自我表达和即时社交的需求得到了满意。
同时应注意到的是,一些短视频内容良莠不齐,龙蛇混杂,对是非分辨才能相对较弱的未成年人产生了不良演示和影响。此外,不少短视频渠道能主动切换内容,且依据算法按用户偏好推送内容,部分时间观念和自我束缚才能较差的未成年人会沉迷其中,在不经意间糟蹋大量时间。共青团中央2018年5月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现,20%的青少年表明“几乎总是”在看短视频,“每天看几回”的份额也挨近10%。
今年年初,国家网信办指导并安排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短视频渠道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体系,并于6月在全国首要网络短视频渠道全面推广。对选择“青少年形式”的用户,渠道将约束其运用时段、在线时长、观看内容及服务功用等。
但是,以技能手段为中心的防沉迷体系仍有缝隙。“青少年形式”的启动多需自主选择。别的,一些小的短视频渠道未被归入体系的覆盖范围之内,一些有劣质内容的短视频成为监管死角的“漏网之鱼”。
其实,短视频并非祸不单行。渠道、家长、学校及监管部门要打好配合战,让短视频成为青少年快速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健康休闲文娱的良师益友。首先,渠道要加大技能研制力度,同时加强人工内容审核,为青少年屏蔽不良内容,推送优质著作。其次,家庭和学校要培养青少年的时间管理观念,协助孩子提高甄别、屏蔽不良短视频内容的才能。尤其是部分沉迷于短视频的家长,更要改变本身习惯,一马当先,建立正面榜样。最终,监管部门要标准短视频职业开展,遏制其野蛮成长。对一些违背法律法规的短视频渠道应坚决整治,为职业开展营建风清气正的大环境。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