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师是咱们校园的‘网红’啊!”
第一次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见到李子刚时,2020年秋季学期才开始不久。传闻记者要采访教师代表,搭档和学生笑着闹着把李子刚推到了最前面。
那是一个飘着小雨的周三下午,参加完一场聋人工学院主办的助残活动,李子刚4点钟还有一堂英语课,不能耽误太久。他抱愧地向记者解说完,就在学日子动中心走廊靠近出口的当地承受了采访。身穿米色中式衬衫,李子刚站姿板正、肩展背直,把通明的两折伞拄在身前,看起来像电影里手执“文明棍”的老派绅士。
在那段让他成为“网红”的结业典礼视频中,李子刚也是以这样高雅的站姿,在主席台右侧专设的高台上,为聋人工学院2019届百余名结业生供给全程手语翻译。多家媒体都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转发了这条短视频,有网友夸李子刚英俊,有网友为校方的温暖之举点赞,也有“天理”校友在留言区直接为母校上“硬广”——“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面向聋人的高等工科特殊教育学院”“严重场合的手语翻译咱们校园一向都有”。
时隔一年,在短视频渠道查找天津理工大学,这段视频依然是最先弹出来的。李子刚一点也不介意这个带点玩笑色彩的“网红”头衔,相反,能为听障学生和聋人教育增加一些“流量”,他觉得很开心。
“OK?”与“暗号”
李子刚在聋人工学院教了18年英语,他的课总是排得满满当当,想采访他,最好的办法是跟着学生一同听课,趁课间休息或是他走下讲台巡视讲堂作业的时分,见缝插针地提上几个问题。
讲台上的李子刚是会“发光”的。他能用行云流水的手语帮大一新生剖析英文语句的结构和成分:手心朝前,左右手各比出一个数字八的手势,食指向上,拇指相对,短暂有力地向前推一下,表明并排。紧接着双手拇指、食指各比出一个圈,再把两个圈套在一同,意为连词。“or、and、but,它们都是并—列—连—词,OK?”
接下来,李子刚又讲了隶属连词、联络代词、联络副词……他手上的动作快,像刷屏朋友圈的手指舞,很难用文字记载和描绘;解说时的语速却慢,遇到关键的语法点会一字一顿地侧重。“并—列—连—词表明并排联络,就像你和你哥哥,是并—列—关—系;从—属—连—词表明隶属联络,就像你和你爸妈,便是从—属—关—系。OK?”
和许多人想象中不同,聋人工学院的讲堂并不是安静无声的“手语世界”。有的听障生从小承受发音操练,能在人工耳蜗或助听器的帮助下,和健听人对话;他们当中,有一部分在进入大学之前乃至从未接触过手语。因而,聋人工学院的教师讲课,手上嘴上都不能停。
记者粗算了一下,整节课下来,李子刚大约用手语加白话问过几十次“OK?”除此之外,还有“了解了吗?”“听懂了吗?”他鼓舞学生们用各种方式和他互动——操练过说话和发音的,能够在座位上大声“接下茬”;主要依靠手语沟通的,就做个手势。“有些孩子比较害羞,我就调查他们的表情,不自觉地笑了,那便是了解了。”
除了看表情,还要透过目光来“读心”。讲完一个阶段,有的学生眼睛里都是愉快的光芒,李子刚称之为“积极的目光”,证明对知识点把握得不错;有的学生则会下意识地躲避与他对视,或许满眼迷茫地看着他,那便是还没听懂。这个学期,为了防控疫情,学生们都是戴着口罩上课,表情识别法不管用了,所以李子刚问完“OK?”又急着提醒,“懂了的话,给我一个目光。”
他的目光不时从第一排扫到最终一排,和每个学生“供认过目光”。有时扫完一圈,李子刚会遽然停下来,在课件上从头标记出刚刚剖析过的某个语句,“这儿是不是有问题?”
“常见的句型是123456结构的,但6也能够放到前面,像这个612345也是正确的。”再次解说时,李子刚的右手在几个数字手势间自如地来回切换,像技巧纯熟的纸牌魔术师在做无实物操练。台下的听障生专注地抬头望向教师,时不时瞥一眼屏幕上的课件和手边的语音翻译软件,供认了解无误了,在笔记本上快速记载几笔,从头抬起头来——整套程序工作顺利,坐在他们身旁的记者却现已看花了眼。
后来记者才知道,那些数字是李子刚和学生之间的“暗号”,代表不同的语句成分:“1主2谓3宾,5是地点状语,6是时间状语,剩余其他类型的状语能够放在4的方位上……”数字可能是最根底、最普及、最好懂的手语表达,所以李子刚习惯在学期之初就跟学生对好几套“数字暗号”,上课时一串串地打出来,既了解又高效。
“咱们的学生都很棒的!”李子刚把讲台让给了一位主动举手的同学,请他给课文第三个阶段断句。看着学生近乎精准地将长长的复杂句区分为一个个短小的意群,李子刚在记者身边停下来,由衷地夸了一句。
从“备手语”到“备学生”
李子刚并非学特教出身。32载教育生计的前14年,他一向在给健听生讲英语。他的发音标准又漂亮,传闻读写四门基本功,尤曾经两项见长。
2002年,李子刚服从组织安排,被抽调到聋人工学院任教。讲台下坐的都是听障生,“我的最强项不灵了”。回想起那段转型年月,他笑着缩缩肩膀、口气轻松,没觉得遇到了什么无法逾越的鸿沟。“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咱是当教师的,就得研讨你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变了,你也根据他的特色去调整就能够了。”
当务之急是学手语。李子刚知道,手语是和听障生沟通最重要的桥梁,“把这座桥打通之后,英语知识不是问题,那是咱的强项,对吧?”18年前,受客观条件的约束,学院没办法为教师供给集中统一的手语培训。李子刚和搭档们都是自己买书回来照着练,平时在校园,他给学生教英语、学生给他教手语,是真实意义上的教育相长。
来聋人工学院的第一年,按照教案,回忆和演练手语动作,是他备课的重要内容。手语也有自己独立的语法,在表达和语序上都和中文有所不同。上课的时分,李子刚需要把汉语同步转化为手语,再用这两种言语去讲英语。三种语法来回切换,“一上课大脑时间都在高频工作。”李子刚说,“不过还好,咱便是学言语的,脑子转得仍是很快的!”
一年之后,李子刚的手语水平现已和汉语、英语不相上下,嘴里说了什么,手上就能打出什么,肌肉回忆般自然,再不需要在课前反复操练了。但和最初相比,他的备课时间并没有明显缩短,“曾经是备手语、现在是‘备学生’。”
什么叫“备学生”?
李子刚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几年前,一位刚入学的听障生在课上直言不讳地问他,“教师,咱们是残疾人,学说母语现已很不简单了,为什么还要再学一门外语?”李子刚其时很惊讶,他没想到会有学生质疑学习英语的必要性。
课下,他找这个孩子聊了好久,学生对他讲起之前的生长阅历:家庭条件一般,无力支撑自己承受人工耳蜗手术或系统的发声操练。根底教育在聋校完结,教师以手语授课为主,和健听人言语沟通的机会不多。中文表达才干和同龄的健听生存在差距,英语根底更薄弱一些,水平大约在初三到高一之间……而在聋人工学院,和他状况相似的学生不在少数。
李子刚一向都有个本事,点两次名就能认识一个学生。但这次长谈让他下了更大的决心:不光要记住学生的姓名和面庞,还要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和听力损失状况、手语和中文表达才干、英语根底水平、生长教育背景、学习办法和习惯……最终综合一切这些信息,确认适合他们的教育计划,帮他们消除畏难情绪,逐渐培育对英语的兴趣——这就叫“备学生”。
决心已定,回到讲堂,李子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回答了那个男生的疑问。“作为一个本科生,按照教育部的本科生培育计划,英语是一门必修课。咱们的听力有缺失,不代表学习英语的才干缺失。教师教你们办法,你们用功学,咱们互相合作,必定能把英语学好。”
做学生的“拐棍”
断句操练、区分意群,便是李子刚“备”出来的、更适合听障生的学习办法。“听力有妨碍,就多发挥视力的优势。传闻是短板、就侧重培育读写才干。把长句区分为短句,能让学生们从一次只看一个单词过渡到一次能看一组单词,既提高阅读速度,又能提高他们的了解才干。”
每次请同学上台做断句操练,李子刚都会退到教室后排,笑眯眯地欣赏。看到学生们“划道道”的正确率越来越高,他觉得成就感满满。上学期,有个常常主动上讲台做操练的同学手舞足蹈地告知他,这次期末考试自己拿到了“从小到大第一个英语90分。”
不只期末考试,这几年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学生也越来越多,每年都有十几个人来跟李子刚报喜,说自己考过了。
“美好。”李子刚说,那是只要教师才干体会到的美好。
除了断句操练,李子刚的“读心术”和“数字暗号”也是这些年“备学生”的成果。他还总结出一套六步学习法:1预习、2上课、3复习、4巩固、5测试、6反馈。这其间,他特别看重预习,上课时他会在班里来回转,就为了看学生的课本上有没有“贴条、标红”的预习痕迹。
记者去“蹭课”那天,李子刚很早就到了教室,他站在门口没进去,为的是完结和一个学生的握手之约。上一节英语课上,李子刚发现这位同学摊开的册页干干净净、一笔未动。问起原因,学生用手语告知他,“我知道要预习,但不知道怎样预习。”李子刚一点没生气,把前后桌同学的预习笔记拿给他看,还告知他课后能够给自己发微信沟通——李子刚早就把自己的QQ号和微信号都发到了班级群,便利学生随时找他答疑。
“昨天晚上12点,这个同学给我发微信说,教师我预习了,我感觉我学进去了,懂了许多,也发现了问题。”李子刚高兴坏了,秒回了一条,“那明日课前,我在教室外面迎候你,和你握手。”当天早上,看到这位同学向教室走来,李子刚主动伸出了手。
李子刚说,之所以格外注重预习,是由于它培育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才干。“我不能一辈子陪着学生,只要教他们自主学习的办法,将来结业今后,他们才干继续学下去。”他觉得,聋人工学院的教育就像一根拐棍,“学生们拄着它学会了走路,等这根拐棍撤了,他们也能稳稳当当地继续前进。”
讲台便是舞台
梁梵是聋人工学院首批单考单招的硕士研讨生,她的本科4年也是在这儿度过的。传闻采访对象是李子刚教师,她拉着记者,像个追星心切的小粉丝相同,往教育楼5层跑。
“看李教师多帅!”5层走廊的橱窗里展现着学院往届学生的结业照。2003届、2009届、2019届……相片里的李子刚从血气方刚到儒雅成熟,一路“帅”了过来。他很享用教师这份职业,把讲台当成自己的舞台。“谁在日子里没有点烦心事啊?但只要面临学生,我必定会调整好状态、展现出最阳光的一面。”
在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的教室设置与其他院系有所不同,讲台前面和教室后排都挂着不止一面电子屏,只为确保听障生无论坐在哪里都能看清板书、课件和手语指令。每当投影仪的灯光亮起,屏幕哗啦啦垂下,在光影中打着手语的教师,的确很像明星。
受疫情影响,从去年春节后到今年4月底,一切课程都挪到了网上。给听障生上网课,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假如教师想偷懒,完全能够坐在电脑前照本宣科,让学生自己去看PPT上的讲义内容就行。但在聋人工学院,没有人乐意这样欺骗学生,教师们花了许多心思,希望能到达和现场授课相似的教育效果。
李子刚把“舞台”搬到了家里。他自费换了全新的笔记本电脑和摄像头。“买笔记本花了两万多块钱,摄像头花了一千多,我还在家里装了500兆的宽带。电脑一打开,那速度就跟飞相同,画面也是高清的。上网课流通极了,我这边打着手语、屏幕上就合作我的解说出字幕,效果特别好。”他喜形于色地给记者介绍,没有一点心疼钱的意思,话里话外都是物有所值的高兴。
除了更新设备,他还把家里的台灯都拿出来,摆在地上、举到柜子顶,从各个角度认认真真地给自己打上光。“一到上课的点儿,灯‘哗’地一下全打开,同学们的注意力马上就被招引过来了。”一节课讲完,还有人舍不得下线,李子刚干脆就开着电脑,他告知学生们,“我先去煮饭,你们能够继续留言,我回来看。”等他回来,屏幕上满是从五湖四海发来的爱心,他怔住了,“我能看到孩子们对我的喜爱,那都是真诚的。”
聊颜值,也聊愿望
学生喜欢李子刚,他也喜欢学生。“咱们什么都能聊,不光是学习,学生谈爱情遇到困惑也来找我。”
他告知学生,天天黏在一同揣摩着怎样逃课出去约会,那不是真实的爱情,真实的爱情,要相互促进、互相支撑。像区分语句成分相同,这位英语教师给爱情萌发的几大要素也排了序,“一上来一般是看‘颜值’。”听到这儿,记者打断了李子刚,“手语里还有‘颜值’这个词啊?”
“有啊!”怕记者看不清,李子刚特意放慢了演示的速度,他先伸出右手食指,绕着脸画个圈。然后将食指、中指分隔,构成一把横向的“剪刀”,在左臂上向右划两下。
“按照国家通用手语,第一个动作的意思是脸,第二个代表价值。加在一同,就叫‘颜值’。”他又笑起来,眼角露出自豪的鱼尾纹,“这的确是个新潮的词,但我会打。”
“二是看气质、看才干。”他接着说,“颜值是天然生成的,靠自己很难改变。但气质和才干不相同,都能够靠读书、学习来提高。有气质、有才干的人,就有魅力。有魅力的人谁能不爱啊?所以说等你有了魅力,颜值就不再重要了。”李子刚供认,作为教师,自己总结的这番爱情相对论,“说来说去仍是想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上来。”
他的引导,常常是有用的。
李子刚跟记者聊起一个叫刘希的男生。刘希刚进大学的时分个子就很高了,每次上课都坐在教室第一排正中间的当地,聚精会神地听讲。虽然英语根底不算好,但是由于学得认真,每天都在慢慢地前进。
他和李子刚有过许多沟通,不仅限于英语学习,还包括未来的人生规划。两年之后,大学英语结课,但师生间的联络没断。刘希自学了新概念英语第二到四册,而且常常向教师报告学习进展。大四结业的时分,他告知李子刚,预备报考本院本专业的研讨生。
这个学期开学,去给研讨生上课的李子刚发现,那个熟悉的“大高个”又出现在了教室第一排的正中央,仍是像本科时相同聚精会神。刘希告知李子刚,当初,便是由于教师的引导,他才明确了在大学阶段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尽力。而他的下一个方针,是考博。听了学生的话,李子刚感动又欣喜,他鼓舞刘希去追逐更大的愿望,“听力妨碍不该成为人生开展的妨碍。”
李子刚可能没意识到,他当年的“爱情理论”也影响了这个学生——刘希是和女朋友一同考回母校读研的,他们是真的做到了“相互促进、互相支撑”。
采访结束,记者分两部分收拾素材。第一部分是李子刚的讲堂录音,转成文字之后,满眼都是“OK?”。第二部分,是李子刚对自己教师生计的回顾,他从教32年,其间18年都站在聋人高等教育一线,总结自己这大半辈子,他绝口不提辛苦、奉献,一向在说美好。学生任何一点微小的前进,都会让他慨叹,“做教师是很美好的!”
记者遽然想起初次见面时,李子刚带着的那把通明雨伞。关于听障生来说,他和搭档们就像那把伞,天气欠好时撑将开来,能够潇洒地遮风挡雨;雨后泥泞处拄在身前,能够高雅地行过高低;最重要的是,待雨后初霁大伞收起,当初撑伞的人现已学会了如何大踏步地,独自走在阳光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