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现状
现有会员850人
“红楼迷”超4500万人
北青报:红学会现在有多少会员?开展现状及人才队伍状况怎样?
张庆善:我国《红楼梦》红学会有会员850人,广泛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回望新红学百年开展进程,从蔡元培、王国维、胡适、俞平伯、顾颉刚,一直到后来的周汝昌、冯其庸、李希凡这些红学大师,他们是红学工作的开创者。现在红学界除了一些著名的红学家以外,大多数都是高校教授、中青年学者。一批四五十岁的红学学者,他们视界更为开阔,勇于开拓《红楼梦》在国际上的文明交流,包含对《红楼梦》的译介、对外国了解《红楼梦》的研讨效果等。因而这个开展效果是多元化的。
随同着红学研讨成为显学,《红楼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有人做过统计,全国红楼迷超越4500万人。怎样才算红楼迷呢?有一个评判规范:即认真地、完整地读《红楼梦》一遍以上,乃至是读两遍三遍,对《红楼梦》有着最基本的了解,或者说能对《红楼梦》中的人物、思维艺术乃至是作者的不同版别有自己的见地。
尽管4000多万关于全国14亿人口来说是一个小数,但就这本书的读者来说不算少了,更何况这个“迷”是有一个入门规范的。实际上在全国喜爱《红楼梦》的人,不下于5000万至1亿之间。《红楼梦》对我国人来讲,就像莎士比亚对英国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对俄国人相同,均是民族文明代表的一种象征。
我以为《红楼梦》是一部随同咱们终生的书,是能够读一辈子的。从某种含义上来讲,读《红楼梦》不只能够增进对我国传统文明知识的了解,还能够提升咱们的审美情味,添加咱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此,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心研讨《红楼梦》,使得《红楼梦》在当代更为普及。
新奇见地
新媒体年代下
若把好书读坏了不如不读
北青报: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年代,一些所谓的红学迷在各种交际媒体账号上发表自己对《红楼梦》的见地文章,有的内容很粗糙,乃至错别字满篇;有的逻辑理不清,不知所以然。对此,您怎么看?这是否是一种伪红学迷的表现?
张庆善:新媒体年代给咱们带来了便利、快捷,也带来了很多内容粗糙、令人不悦的东西。这个问题要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念来看。咱们没做过详细统计,但是交际媒体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以研讨《红楼梦》为名的账号多得不得了。
从好的方面来讲,扩大了《红楼梦》的影响,推动了《红楼梦》的传达;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那便是当你没有把握正确知道研讨《红楼梦》的方法及指导思维的时分,一本好书读坏了,那还不如不读。因而,还需求咱们学者、专家以活跃的态度投入到当下的新媒体年代中去,用咱们的力气影响广大读者阅览《红楼梦》。这便是当下还需求红学家、我国红学会的理由。
需求指出的是,到任何时分,不可能一个人说的观念都是正确的。就像大浪淘沙,好的东西总会在前史开展的长河傍边留下来,而欠好的、过错的、没有价值的东西,则慢慢被淘汰。我记得前些年,有一位作家讲《红楼梦》,观念很古怪,但当时影响特别大。今日你再看,他的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小了,所以咱们要用平常心对待交际媒体上的一些文章和声响。
作为学者,要坚持学术自在和学术品格,咱们不能够胡言乱语而糟蹋曲解了《红楼梦》,而是要经过自己的研讨,向社会宣布正确的声响,使广大读者经过咱们的研讨效果对《红楼梦》有正确的知道,这样《红楼梦》传达就会越来越好。
网络改编
贾宝玉是厌学少年?
这是把“红楼”看歪了
北青报:现在不少网络文学喜爱玩穿越,一些网络写手续写《红楼梦》,脱离了原著特定的年代背景,依据当下职场人士的价值观及个人喜好重新建构主人公人设,如把贾宝玉写成渣男,林黛玉越来越薛宝钗化,对此您怎么看?
张庆善:网络文学有它特有的叙说方法,更能投合当下年轻人的阅览习惯和审美情味。对此,咱们要正视。比如有一些红楼迷在网上研讨《红楼梦》,其表现出的那种专心精神,乃至为解释一个词而几乎“打”起来了——这种带有“火药味”的争论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这表明《红楼梦》在当下年轻人中仍是很有商场的。包含一些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融入了《红楼梦》的情节和元素,借鉴《红楼梦》里的美学意境,及对人物细节绘声绘色的描写等。这些,对《红楼梦》研讨有着比较正面的借鉴含义。
但是网络文学也有它自身的问题,像穿越,便是把《红楼梦》里的一些外表东西,贴到当下一些年轻人脑子里想当然的人和事物上。假如结合得好,能够丰厚他对《红楼梦》一些细节内容的了解和再创造;假如结合得欠好,就成了像歪批三国、歪批水浒那样歪批红楼。
贾宝玉在《红楼梦》中是个非常心爱的形象,他身上体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对真善美的寻求。我对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最简洁的点评便是“率真、情真”,有着赤子之心。曹雪芹写贾宝玉的时分,没把他写得巨大上,而是有花花公子的缺点。他写的是一个真实的贾宝玉,这是一个很鲜活的人物形象。
今日,当一些网络写手用贾宝玉身上很表象的东西来附会时,一个整天不想高考、不想去工作,成日和女孩子厮混的小流氓形象就在网文中产生了——这其实是对贾宝玉形象的曲解。
假如仅仅把贾宝玉看作一个不喜爱参加高考、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厌学逃课的少年,将林黛玉看成是一个整天哭哭啼啼、让人烦得不行的小丫头而没有看到她诗人的才华和气质,那么这是把《红楼梦》看歪了,所以要客观地对待网文穿越。我希望《红楼梦》穿越到今日,能够丰厚咱们的文明素养和审美情味,而不是把《红楼梦》的外表东西变成了一些不着调小青年的标签。
探究
红楼IP的开发为何遇冷?
据统计,从1924年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电影《黛玉葬花》至今,已有一百多部以《红楼梦》为体裁改编创造的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有30余部,电视剧多达70余部。
在近年的“IP”热中,大批古典文学作品频频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如《西游记》就一度获封“国民IP”,而《红楼梦》近年却鲜有人开发。这背面有哪些原因呢?
我国红学会常务理事、三亚学院人文与传达学院教授刘继保在以“红楼IP的开发与建议”为主题的讲演中介绍,近几年,也有依据《红楼梦》改编的同名恋爱冒险游戏,名为《I踢红楼》的手机系列短剧,南昌版《大话红楼》进军动漫商场,还准备将动漫制作成网络游戏,《红楼梦》静像电影视频版正式公映……这些都说明《红楼梦》的传达越来越产业化。但客观而言,在当下掀起的新一轮影视界IP改编风潮中,《红楼梦》的开发仍是稍显冷清。
可测验后现代解构和戏说式改编
对此,刘继保以为,这首要是因为《红楼梦》内容博大精深,故事情节戏剧抵触不强,添加了IP开发的难度,减少了IP开发的吸引力;同时,作品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难以平衡,也阻止了其IP开发的脚步。
此外,观众审美的变化也是首要原因。刘继保指出,这些年来,咱们经历了快餐文明、读图年代等一系列年代变化,《红楼梦》的传达方法和审美批评理念与当下新兴的群众需求有隔膜。尽管学院派红学仍然沉浸在文字文本里,但精英红学与群众红学的区别在于,精英红学体验的是经典的厚重与尊贵,而群众红学需求的是娱乐与快感。
详细到《红楼梦》改编上,刘继保建议应以影视作品、动漫游戏改编为根底,向上游文学产品、漫画作品以及下游主题娱乐业、周边衍生消费品产业延伸,同时在开发的过程中,应防止产品的偷工减料对IP的耗费,打造真正的文明大IP。
刘继保建议要答应后现代解构和戏说式改编。在他看来,《大话西游》系列就被公以为“后现代”无厘头风格的经典影片,《西游新传》(2010年)的改编同样也遵循着这样的思路。
对原著萧规曹随注定是会失败的
天津市红楼梦研讨会理事薛颖以为,现在是2021年,间隔最近一次电视剧《红楼梦》——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红楼梦》首播已经过去了10年,依据大陆《红楼梦》影视剧拍照的规则,成绩比较好的或者是有代表性的如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2010年电视剧《红楼梦》,大约十年到二十年之间,《红楼梦》的影视作品就要重拍一次。她以为,现在重拍《红楼梦》的机遇到了。“应该抛开对《红楼梦》原著萧规曹随的所谓忠诚,更应抓住原著的精神实质构思故事,能够将原著的情节打乱、位移、删除、添加。”薛颖称,对原著萧规曹随,乃至台词照搬原文,注定是会失败的。
可进行部分探佚情节改编
台湾成功大学中文博士张玉明将台湾华视96版《红楼梦》电视剧与1977年香港佳视版、1987央视版、2010北视版做了比较。在他看来,2010版《红楼梦》的剧本版别挑选及情节改编的根底,尽管立根据群众通俗文明,但是在服装造型、额妆、昆曲配乐等画面上,导演寻求极致的美学风格,与群众审美颇有间隔,这些也是2010年版备受批评的主因。
张玉明还表明,关于电视剧《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情节,87版和96版均采取另行改编的方法,87版更偏重《红楼梦》前八十回的脉络与细节,企图考证复原曹雪芹之真意;96版则更偏重于参阅脂评、旧时真本与张爱玲《红楼梦魇》,关于情节改编,是更为斗胆创造的。“比如,1987年版和2010版都没有拍到王熙凤被休的情节,其实按照曹雪芹‘一从二令三人木’的判词,王熙凤这个结局早已注定,更具悲剧力气。以剧本情节改编的观念来讲,我以为建立在一百二十回通行本的根底上,并进行部分探佚情节改编,是最佳的编写战略。”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