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的青春年华,正是最高枕无忧的韶光,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学习,在琅琅书声中实现自己的梦想。而12岁的北碚复兴小学5年级3班的学生罗倩,却过早的感触到了日子的艰苦。为了给垂暮的爷爷减轻负担,罗倩常利用午休时刻回家洗衣晾晒,料理家务。在语文课上,记者见到了小罗倩,她手捧讲义端坐其中,学得尤为仔细,这个出生于双亲残疾家庭的女孩比同龄人看上去更加成熟。
特别家庭迎来新生命
罗倩的爷爷罗英志已经72岁,家住复兴镇山柳村。对于罗倩的出生,罗英志曾竭力阻挠。如今,这个心爱明理的女孩却是白叟全部的期望。“12岁的娃娃这么明理,我还真没见过几个。”罗英志感慨地说。
罗英志的儿子罗吉光生下来就感觉反响不太灵光,连续读了4次一年级还是不识字,后来,他被认定是三级智力残疾。2005年,罗英志带着35岁的罗吉光到江津区杜市镇一家花木基地打工,在那里,罗吉光认识了有二级精神残疾的鄢开兰。一年后,罗吉光和鄢开兰登记结婚。婚后,鄢开兰怀孕了。出于对孩子智力等问题的忧虑,罗英志曾竭力阻挠孩子出生。2007年,在反对声中罗倩出生。次年,半岁大的罗倩被父母带回了老家,罗英志独自留在江津打工,维持一家人的日子。
想到有了孙女,为了增加收入,罗英志工作特别卖力,工资也从600元涨到800元。然而,2009年,罗英志被确诊为心肌梗塞。随后,老板以身体和年龄为由,婉拒了罗英志持续工作的请求。自此,全家断了经济来源。“从小到大,罗倩没吃过一桶奶粉。”罗英志说,家里太穷,母乳不够吃,只得把大米捣碎熬成羹,喂给罗倩吃。
因为罗倩,这个特别的家庭虽然清贫,日子却也其乐融融。
小小年纪撑起一个家
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罗倩就注定不能像同龄孩子相同,享受到满满的父爱和母爱。
2012年4月的一天,罗倩放学后背着书包独自回家,刚一进门,一根木棍就打在了她幼嫩的肩上——母亲鄢开兰又发病了。鄢开兰手拿木棍,满屋子追着罗倩打,罗倩被打得皮开肉绽,拼命往外跑,屋中鄢开兰的咆哮声犹在,罗吉光呆坐在椅子上一脸无助,垂暮的罗英志亦无力阻挠。年幼的罗倩躲在两栋楼之间的缝隙中抽泣,罗英志步履蹒跚地在街上来回寻找,嘴里千百次地呼喊着她的名字。“每次被打,说不清是害怕还是冤枉。”罗倩说,鄢开兰平常总是喃喃自语、小声嘀咕,发病时就认不清人,她已记不清从小到大被骂过、打过多少次。
2016年6月,罗倩一家搬进了坐落和源家园的回迁房,这套120平方米的房子,是罗倩住过最好的房子。从农村人变为城市人,寓居条件好了,但罗倩一家的日子条件却并未改变,仅靠罗英志每月820元养老金以及亲戚的接济度日。“罗倩年龄虽小却已撑起了一个家,早早便学会了洗衣、拖地、烧饭等家务。”复兴镇龙门社区工作人员曹女士告诉记者。
长大了要报父母生育之恩
阳光、自傲、学习努力、干事仔细,这是班主任田其梅对罗倩的点评。田其梅说,她知道罗倩的家庭状况时,曾认为罗倩可能是个比较自卑的孩子,但现实并非如此。
据学校领导说,罗倩这孩子特别明理,历来不让人操心,读书成果一向比较不错,在班上处于尖子生水平。孩子的优异成果,也让爷爷对罗倩的智力忧虑彻底放下了,“老天爷总算疼惜咱们罗家,让娃娃正常了。”
因为母亲鄢开兰的病况恶化,如今终年住院,每次去医院看妈妈,罗倩都忘记了母亲打自己时的容貌,“我不恨妈妈,她也是没得方法,等我长大了,我要养他们。”因为,在罗倩心里,妈妈正等着她。
在罗倩的家里,记者看到,屋里洁净整齐,爷爷罗英志说,孙女放学回来就会帮忙干事,要么给爷爷按摩,要么洗菜烧饭。“倩倩啥子都乖,她和别人家12岁的女孩比较,真的让人省心太多,我也期望她妈妈的病况早点好起来,给这个女孩一点母爱吧。”
社区和好心人 带来温暖
在我们眼里,罗倩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爸爸外出常常迷路,每次都需求罗倩四处寻找,把爸爸带回家;妈妈犯病时,不认识自己的女儿,对着她又打又骂,但她一点儿也不记恨妈妈,仍然照顾着妈妈。她在家里总是跑前跑后,协助垂暮的爷爷一同料理中家中的全部,扫地、擦桌凳、洗碗、烧饭……尽自己所能,做好家务事。“日子对她而言也许艰难,生长的路途或许布满坎坷,她却总似向日葵般,迎着阳光。行孝义无怨无悔,拥亲情爝火微微!”田老师说。小罗倩在逆境中生长感动了不少人,许多好心人常常给罗倩捐衣捐物,期望能协助这位明理的小姑娘。
社区了解了罗倩的家庭状况后,主动上门联系,协助罗倩、罗吉光、鄢开兰请求低保。低保请求成功后,罗倩一家每月可获得近2000元的最低日子补助。
我要评论